民彩网

当前位置: 民彩网 > 检验科 > 自定义栏目 > 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2019-09-12 15:20:10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属于乳头瘤病毒科的乳头瘤病毒属,为球形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直径为52~55nm。病毒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约7.8~8.0 kb,分为早期区、晚期区和调节区。早期区编码与病毒复制、转录调控和细胞转化有关的蛋白,晚期区编码主要壳体蛋白L1和次要壳体蛋白L2

 

本病毒有100多个型,型间DNA的同源性低于50。HPV对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有高度亲嗜性,核酸原位杂交方法在皮肤基底层细胞可以检测到病毒早期基因;晚期基因仅在分化的角质细胞中检测到。病毒复制能诱导上皮增生,表皮变厚,伴有棘层增生和某些程度表皮角化,在颗粒层常出现嗜碱性核内包涵体。上皮增生形成乳头状瘤,也称为疣。

01致病性与免疫性

 

HPV主要通过接触感染部位或污染的物品传播,生殖器感染主要由性交传播,新生乳头瘤病毒的生活周期与表皮细胞分化密切相关。新生儿可在产道感染。病毒感染常为局部的,不经血流扩散。不同型的HPV可引起不同部位的乳头瘤。皮肤疣一般是良性的,有些疣能自行消退。高危型的人乳头瘤病毒与生殖道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密切相关。

02疾病特征

 

感染病毒后潜伏期最短6周,最长2年。HPV感染大体上可分为黏膜表面感染和皮肤感染,但这种差别并不是绝对的。临床表现则多种多样,感染可以是无症状的,或产生可察觉到的良性疣,或产生反复发作的逐渐生长的不易治疗的病理损伤,还有的可转为侵入性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如下:

1. 皮肤疣

主要有以下三种

(1)跖疣:跖zhi疣(verrucaplantaris)即发生在足部的寻常疣。多侵犯青年和成人。外伤和摩擦可为其发病诱因,足部多汗与跖疣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初起时为一帽针大小的角质性突起,逐渐增大到直径 2mm~1cm 或更大的淡黄色或黄褐色胼底斑块,表面角化,粗糙不平,灰褐、灰黄或污灰色,呈圆形,境界清楚,中央微凹,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刮削其表面角质层,则可见角层与疣的环状交界线,中心可见点状出血。

(2)寻常疣: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为界线清楚、突出皮肤,高度角化。表面粗糙,质地硬固,呈灰褐色或正常肤色,初起为针尖大小的丘疹,渐渐扩大到碗口大或更大。继续发育呈乳头样增生,周围无炎症。初发时多为单个,可长期不变,但亦有因自身接种而逐渐增多至数个或数十个,有时数个损害可融合成片,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摩擦或撞击时易出血。好发于手背、手指、足、甲缘等处。寻常疣的特殊类型有:①丝状疣②指状疣

(3)扁平疣

2.生殖器疣  生殖器疣(genitalwart)又称尖锐湿疣、性病湿疣,是由HPV 引起的皮肤黏膜良性新生物。主要经性接触而传播。多发于年轻人,男女均易感。病变通常生长于黏膜和皮肤交界的部位,病毒在易感细胞胞核内复制,引起细胞增生。本病可自然消退,但可复发。近年来发现有些病例可发展成宫颈癌,因而引起普遍重视。

潜伏期长短不一,估计为1~8个月,平均3个月,并有显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三种。

(1)显性感染:可见明显的疣状赘生物,呈肉色至灰色,高度角化,既附着于皮肤,更常见附着一个软的宽的蒂上。病变从平滑、珍珠样到边缘很不整齐、表面凹凸不平,互相重叠,形如乳头状、蕈状、菜花状及鸡冠状。质地柔软,触之易出血,表面湿润,大小不足1mm~2cm不等。可融合成大的团块,易发生糜烂、渗液带有恶臭等。

(2)亚临床感染:近年来由于 HPV-16和HPV-18型感染增多,因此亚临床感染病例增加。病变可波及阴茎、外阴、阴道、宫颈、尿道和膀胱、肛门和肛门周围等部位,疣多无蒂、扁平状、体积较小。

(3)潜伏感染:无症状也无肉眼可见的病变,用核酸杂交或PCR 技术检测 HPV DNA可以确诊。也有报道,正常妇女 HPV 感染可高达70,在正常的新生儿包皮中也能检查到这种病毒。

近来研究证明,在阴道、阴茎或肛周部位的生殖器疣,可转化为鳞状细胞癌,其转化时间通常需要5~10年。有报道说 4.7~10.0宫颈尖锐湿疣,5外阴及肛周尖锐湿疣,经过一个长期潜伏后,可发展为间变、原位癌和浸润癌。

3.呼吸道乳头状瘤  呼吸道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主要见于幼儿。可发生在喉部。喉乳突状瘤生长迅速、病变发展快,严重影响通气,出现声音嘶哑及哮吼。需及时进行外科切除,以免窒息。病变常蔓延至气管或肺部,同样引起呼吸道阻塞,肺部进一步有继发性感染时易发生呼吸窘迫症。在成人,易转变成癌。呼吸道乳头状瘤由HPV-6和HPV-11引起。

4.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症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症(epidermodysplasia verruciformis, EV)是一种少见的终身性皮肤病。它起病于婴儿或儿童时期,特点是顽固性、传播性、扁平疣样的皮肤病灶,或表现为不同颜色的皮肤斑点。EV 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除特异性的HPV感染外,还涉及遗传、免疫和其他内部因子。有些人认为EV是一种上皮发生的先天性缺陷。也有人认为EV是一种全身性疣的特殊形态。

5.间变性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BP)与鲍温病(Bowen disease)  间变性丘疹病是一种多病灶的良性斑丘疹样病变,组织学上具原位癌的特征,但临床表现大部分是良性的。BP与鲍温病的不同之处在于:BP为多病灶性的,常发生于肛、阴部及脚部皮肤,患者较年轻(平均26岁),而鲍温病患者多在50岁以上。多年来BP的病原一直不清,有人从12例BP的活检组织中提取DNA与HPV-11, HPV -16进行杂交,发现所有的组织均与HPV-16杂交。此外,HPV-6基因组也在BP中发现,这均提示HPV可能是BP病原。在鲍温病患者中检出HPV-16及其他类型的HPV(HPV-5,HPV-8),提示鲍温病也可能与HPV有关。

03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电镜检查  HPV是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病毒之一,将活检标本负染,若能在电镜下见到特征性的病毒颗粒,即可作出诊断;而用免疫电镜可提高检出率。电镜检查法虽然准确率很高,但费时,需特殊仪器设备,且检出阳性率很低。

2.PCR技术  应用此法可检测HPV-DNA,还可进行基因分型。灵敏度可达1fg,该法操作简便省时,而且标本来源不受限制,如病变组织或脱落细胞,分泌物或黏液,新鲜标本或保存已久的石蜡切片等标本均可。

3.血清学检查  目前尚不能用血清学方法对HPV进行确诊及分型。为发展型特异性血清学试验现正在研究试用基因工程表达产生的晚期蛋白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初步认为,L1和L12蛋白可用于检测HPV型特异性免疫应答。

4.核酸杂交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不仅能对HPV进行确诊,而且还能对HPV进行分型。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生物标记的HPV-DNA探针来检测患者标本中是否存在互补的核酸链。最常用的方法为斑点杂交法,其次为DNA印迹法及原位杂交。

5.内镜检查  要发现阴道、肛门及直肠、尿道等部位的生殖器疣则分别需借助阴道镜、肠镜以及尿道镜等内镜检查,凭外观特征进行诊断。